人之初,性本善,染污后为善恶。善有附丽,恶有坠势。姓、名、字,自圣贤则得之。
其为人也,习惯使之然也。不教而诛,其为人也乱。既教之,以规之,其为人也顺。虽有淘汰,其道不亡。
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
这是人类启蒙教育经典——三字经中的“人之初”一节。文章首句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“善恶论”之代表。善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,但因为对生活的经验积累存在局限性,容易被外来环境、自己的欲望所蒙蔽,因而造成他的诸多过错。
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之一,从语言到内涵,几乎洋溢着着中国文化的特色。喜欢传统文化和经典的你,感受一下这首经典的力量吧!
《三字经》中的名篇——人之初
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这一句出自于《三字经》中的名篇——《人之初》。
《三字经》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启蒙读物,旨在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汉字和知识,而其中的《人之初》更是被誉为“为人父母必读之书”。
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这一句话,是说出了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好的,善良美好的。这也与儒家思想中以“仁”为中心的理念相吻合。
但是,《三字经》中并没有停止于此,而是进一步阐述了人之初后的变化:“性相近,习相远”,也就是说人的后天环境和习惯,会对其性格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。
这一点也是现代教育普遍认同的,即早期的教育和家庭环境会深刻地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。因此,我们应该从小抓起,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观和习惯,让他们成为美好的人。
人之初 三字经
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
苟不教,性乃迁。教之道,贵以专。
昔孟母,择邻处;子不学,断机杼。
窦燕山,有义方;教五子,名俱扬。
养不教,父之过;教不严,师之惰。
子不学,非所宜;幼不学,老何为。
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义。
为人子,方少时;亲师友,习礼仪。
香九龄,能温席;孝于亲,所当执。
融四岁,能让梨;弟于长,宜先知。
首孝弟,次见闻;知某数,识某文。
一而十,十而百;百而千,千而万。
三才者,天地人。三光者,日月星。
三纲者,君臣义;父子亲,夫妇顺。
曰春夏,曰秋冬;此四时,运不穷。
曰南北,曰西东;此四方,应乎中。
曰水火,木金土;此五行,本乎数。
十干者,甲至癸;十二支,子至亥。
曰黄赤,及黑白;此四色,不同类。
曰仁义,礼智信;此五常,不容紊。
稻粱菽,麦黍稷;此六谷,人所食。
马牛羊,鸡犬豕;此六畜,人所饲。
曰喜怒,曰哀惧;爱恶欲,七情具。
匏土革,木石金;丝与竹,乃八音。
高曾祖,父而身;身而子,子而孙。
自子孙,至玄曾;乃九族,人之伦。
父子恩,夫妇从;兄则友,弟则恭。
长幼序,友与朋;君则敬,臣则忠。
此十义,人所同。
凡训蒙,早课终;日省月考,助成器。
人材接,如己饮;土得渗,实难铸。
言必信,行必果;硕学力行,不逢山。
阴阳错,逆之道;左右成,名曰适。
水则载,火则燃;风则摇,龙则舞。
人之桢,性若鸟。
善者乐,不善者哀;
系于金钏,系于瓦釜。
率由旧,教之新;新香残,弃之琴。
声继绝,事无成;阴阳已,日月明。
三字经,其中包含了人生的最基本的道理,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绝佳教材。要成为一个有道德、有品德、有修养、有素质、有文化的人,就必须把三字经的内容好好亲子共读,好好理解,好好领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