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深了,你是否听到了那声三更?那么问题来了,三更半夜三更是几点呢?
其实古代中国划分时间非常复杂,主要是按照地区性和习俗而来。但是从大体来看,古代中国一天分为12个时辰,每个时辰2个时辰相当于现代钟表的2小时。而古人对3更的认知,就是按照一个晚上分为5个时辰。
以秦汉时期的分时法为例,半夜时将整夜分为五更,每更120分钟。其中晚上7—9点,即日落后时刻,称为“一更”,9—11点称为“二更”,11—1点为“三更”,1—3点为“四更”,3—5点为“五更”。但是,因为地球自转错综复杂,每年的不同月份,一些分划也会由于受日出,日落,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做相应的调整。
这些古代的时间概念在现代已经逐渐淡化,但是“三更半夜”这个词依然广泛地被人们使用。当你在深夜独处时,无意中听到“三更”的钟声,不知是否还会想起这古老的时间概念。
深夜迷雾中的三更半夜三更是几点?
在中国古代,时间的计算是以时辰为单位的,一天被划分为十二时辰,每时辰大约对应两个现代小时。而我们通常所说的“三更半夜”,其实就是每天的卯时(早上五点到七点)之后,再过两时辰(即两个现代小时),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左右,此时正是深夜。
在古代,人们普遍生活在没有电灯的环境中,夜晚光线昏暗,很难看清时间。而半夜时分,大多数人都已经睡觉,环境也比较安静,因此时辰更替的声音相对突出,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。
虽然“三更半夜”并没有具体的时间点,但它常常被用来形容深夜时分,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,大家应该休息了。对于爱熬夜的人来说,或许应该多多注意自己的作息,保持身体健康。
想知道三更半夜三更是几点吗?
三更又称半夜,一天分为五更,秦汉时期把一天分为初更、正旦(子时前)、日出、日中、日入、水盈、鸡鸣、凤翥、人定、三更、五更等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中分为两更,即初更、二更、三更、四更、五更,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五点、八点、十点、十二点和两点。
随着历史的演变,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标准逐渐演变,到现在我们常用的时间标准,也就是24小时制。在24小时制下,三更半夜实际上是指晚上的11点至12点。而三更是指晚上的9点至10点,一更指晚上7点至8点,二更指晚上9点至10点,四更指凌晨1点至2点,五更指凌晨3点至4点。
除了历史时辰,现代人还习惯把24小时制的时间分为凌晨、早晨、上午、中午、下午、傍晚、晚上、深夜、子夜等各个时间段。
总之,时间是历史与现代交织出来的复杂体系,在不同的时间标准下,三更半夜所代表的具体时间也会有所不同。